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江蘇文藝“名師帶徒”探索青年人才培養新路徑
張愛軍
(中共江蘇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繁榮文藝創作、推動文藝創新,必須有大批德藝雙馨的文藝名家?!苯K省委省政府一直把繁榮文藝事業、培養文藝人才放在特別重要的位置,啟動實施文藝“名師帶徒”計劃,分別選聘100位文藝名家、遴選100名青年文藝工作者結成師徒,以三年為一個周期加速青年人才成長步伐,推動江蘇文藝青藍相繼、薪火相傳,實現了中國傳統“師徒制”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探索形成一條符合藝術傳承規律、具有江蘇特色的青年文藝人才培養路徑。
一
中華民族具有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文藝“名師帶徒”計劃自2019年4月正式啟動以來,始終堅持高標準、嚴要求選聘名師,將學徒的選擇權交給名師,由名師按照標準自主選擇學徒,并組織舉辦隆重而有儀式感的拜師典禮,有力激發了名師的積極性和責任感,讓名師們在崗位上有幸福感、事業上有成就感、社會上有榮譽感。文藝“名師帶徒”計劃實施的三年中,百位名師把“言傳”與“身教”、“口傳”與“心授”結合起來,把德行、技藝上的理性認知與感性體驗統一起來,實現了文藝人才培養的知行合一、德藝雙修,為學徒藝術人生引領方向,促學徒藝術生命拔節孕穗。
一是以身作則傳“正道”。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名師是學徒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三年來,名師們堅持德藝雙馨、以德為先,用高尚的職業操守、良好的社會形象、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以身作則、樹好榜樣,鼓勵學徒在藝術的道路上“既要厚積薄發,又要躬身自省”“既要有藝術素養,更要有人格追求、文化擔當”,激勵學徒思考“為何書寫、為誰書寫、書寫什么”的問題,引導學徒立志“做無愧于時代的文化書寫者和傳承人”,讓學徒在潛移默化中傳承社會主義文藝正道,在耳濡目染中弘揚中國精神、民族精神、時代精神。
二是口傳心授教“真業”。一位名師就應該是一座藝術的富礦。我們選聘的名師都要求在各自領域具有高深的藝術造詣,能夠以獨特的學識魅力感召學生,用深厚的藝術功底贏得學生。三年來,名師們真正把學徒作為入室弟子、衣缽傳人來對待,有的不顧年事已高,每天督促學生“還課”;有的抱病幫學生排演劇目,一遍遍示范高難度動作;有的把藝術體會、讀書心得寫下來、整理好,定期發給學生,傳授他們力戒浮躁的“心法”、創新創造的“技法”、鍛造精品的“功法”,將自己文藝創作的高超技藝、豐厚經驗甚至獨門絕技拿出來、傳下去,形成教學相長、青藍相繼的生動局面。
三是因材施教出“高徒”?!懊麕煄健币彩恰白鋈说墓ぷ鳌?,必須注重以人為本、因材施教,注重學用結合、知行合一。三年來,名師們把溝通思想、交流經驗作為師徒教學相長的經常性、常態化做法,充分包容學徒的個性,彰顯其特點、發揚其長處,制定契合學徒特點、特長和天賦的培養計劃和創作規劃,用心用情造就了一批文藝“高徒”、青年英才。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有的名師針對學徒個性,“批評和鼓勵,敲打與贊揚,兼而有之”;有的名師針對學徒創作中的不足,提醒“要避免沉浸在自我宣泄、自我表達、自言自語的情境中,多說老百姓能聽懂的語言”;有的名師在學徒略有成績時,及時指點、深入點撥,引導學徒“由躲進象牙塔避世的小我追求向為人民創作、為祖國立傳的大我轉變”。
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是事業發展最關鍵的因素?!薄扒嗄晔鞘聵I的未來?!蔽乃嚒懊麕煄健庇媱澥冀K把崇德尚藝、德藝雙馨作為培養目標,把加快青年學徒成長成才作為中心任務,指導和推動學徒傳承藝德、鍛煉技能、積淀功力,努力成長為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是作品立身的基礎更加厚實。對于文藝工作者來說,創作是中心任務,作品是立身之本。三年來,學徒們專心學習、潛心鉆研,靜下心來、撲下身子搞創作,推出一批優秀文藝作品。出版文學著作近70部,發表文學作品300多篇,編創展演戲劇160多部、曲藝60多部、音樂舞蹈近40部,創作民間工藝作品70多件。其中,有7件作品入選全國性美術書法展覽活動,1部作品被列為中宣部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2部作品獲得中國作家協會重點作品扶持項目,13人參與創作或表演的作品獲國家藝術基金、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資助,展現出江蘇青年文藝家勇于突破自我、不斷攀登高峰的精神風貌。
二是嶄露頭角的勢頭更加強勁。文藝事業要形成長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動局面,青年文藝工作者就必須盡快立起來、強起來。三年來,江蘇積極組織和推動學徒們參與各級各類文藝活動,在省內外重大文藝評選評優中取得良好成績。有3名學徒獲得全國性文藝獎項,4名學徒入選國家級重大文化展示活動,28名學徒在省“五個一工程”獎、文華獎、文藝大獎、紫金山文學獎中獲獎。有5人榮獲國家級人才稱號,7人獲得紫金文化英才稱號,33人獲得紫金文化優青稱號,146人次、457人次分別參加國家級、省級展覽展演,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力、產生一定名氣的學徒比例大幅增加,展現出江蘇青年文藝人才比學趕超、加快提升的強勁勢頭。
三是德藝雙馨的追求更加自覺。立德樹人,必先立己;鑄魂培根,必先鑄己。三年來,學徒們把修身立德作為貫穿人生的必修課,既學習了技藝,更傳承著名師們的德藝。自覺參加“四力”教育實踐、黨史學習教育和“四史”宣傳教育等活動,積極參與“逆行者之歌”慰問援鄂醫務工作者演出、“致敬江蘇援鄂白衣勇士”美術書畫作品創作捐贈等活動。在藝術技法、藝術品質方面心領神會的啟迪,在藝術人格、藝術擔當方面潛移默化的熏陶,在堅守藝術理想、堅定文化自信方面春風化雨般的浸染,等等,這些精神傳承對學徒成長更具根本性和長久性的影響,是文藝“名師帶徒”計劃更加重要的成果和收獲。
三
文藝“名師帶徒”計劃的實施,由宣傳部門牽頭組織,文旅、廣電協同支持,文聯、作協具體實施,實現了中國傳統“師徒傳承”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發展,確保了江蘇文藝事業后繼有人、接續奮進,為江蘇培養文藝人才、建強“文藝蘇軍”提供了寶貴經驗。
一是堅持思想引領,把牢方向導向。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文藝工作,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兩次出席全國文代會作代會開幕式并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新時代文藝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三年中,江蘇積極組織百對名師學徒參加文藝專題研修班、讀書班以及“四力”教育實踐、黨史學習教育和“四史”宣傳教育等,深入學習黨的創新理論,不斷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創作。實踐證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必須強化思想引領力,堅持不懈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深刻汲取黨領導文藝工作的百年經驗,為文藝家和文藝創作點亮精神燈塔、標定價值航標。常態化組織文藝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讓文藝的筆觸始終與時代的發展同頻共振,與人民的關切同心同向,確保文藝創作和實踐始終沿著為人民服務的正確道路前進。
二是緊扣中心環節,賦能創作生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衡量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衡量文學家、藝術家的人生價值也要看作品?!比陙?,百對名師學徒深入學習文藝界“明德模范”先進事跡,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黨百年、喜迎黨的二十大等重大時間節點和重大事件,不缺位、展作為,推出一大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彰顯江蘇文藝的責任和擔當。實踐證明,創作是文藝家的中心任務,作品是文藝家的立身之本。必須將制定“名師帶徒”的創作規劃作為重要抓手,把創作文藝精品作為師徒技藝傳承的重要考量,在傳道授業中出精品、出高徒。配套實施青年領軍人才“托舉”計劃,以各門類青年文藝領軍人才為重點,量身定制項目,一人一策扶持,為他們成就名家賦能助力。
三是創新教學方式,傳承文藝薪火。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是文藝創新的寶藏,要“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文藝創新的重要源泉”?!皫熗絺鞒小敝χ腥A文化生生不息,這種傳承方式在當代許多行業特別是在文化藝術領域仍然有著廣泛的運用。三年中,百對師徒之間既傳承著一門技藝,也傳承了一份道義;既傳承著一種創作方法,也傳承了一份為人處世的態度。實踐證明,推動“師徒傳承”方式在新時代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推進江蘇文藝青藍相繼、薪火相傳的一種有效人才培養方式。必須堅持德藝雙馨聘名師、唯才是舉選學徒,積極創新“師徒傳承”方式,在一對一的基礎上,鼓勵同門師徒結成“多對多”教學小組,探索組建名師團隊,開設“名師大講堂”、跨界藝術沙龍等活動,形成多元化、交叉式的“名師帶徒”培養新路徑。
四是加強黨的領導,匯聚工作合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文藝發展的根本保證?!比曛?,江蘇設立文藝“名師帶徒”計劃工作辦公室,制定服務管理辦法,簽訂協議書,拍攝100集《藝江南·名師帶徒》專題紀錄片,推動培養目標明晰化、管理服務精細化、跟蹤考核常態化,為文藝“名師帶徒”計劃的實施提供有力保障。實踐證明,提高文藝人才培養的組織化程度,是推進文藝“名師帶徒”計劃、建強“文藝蘇軍”的重要保障。必須不斷加強和改進黨對文藝人才工作的領導,深化探索人才分類評價和職稱制度改革,針對創作成就、專業潛力以及個性化特點,制定差異化的考核評價體系。充分發揮文聯、作協橋梁紐帶作用,延伸工作手臂、提升服務能級,最大限度激發江蘇文藝人才的創造活力。
來源:2022年第10期《黨建》雜志